孩子心里有事不說怎么辦
很多家長反映說,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,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,什么都選擇悶在心里,也不跟家長說,每次家長詢問的時候,也都是含含糊糊的回應,沒有跟父母深度交流的意愿。
孩子心里有事不說怎么辦
1、成為孩子的朋友。在我看來,要想化解親子之間的代溝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,那就是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,理解對方。也就是說,父母要想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,就要消除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感,和孩子成為朋友。父母只有與孩子成為朋友,孩子才會把自己內(nèi)心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,親子之間的溝通才會更加順暢。
2、重視孩子的內(nèi)心需求。和大人一樣,每個孩子都有內(nèi)心的需求和感受,但從現(xiàn)實中來看,孩子內(nèi)心的需求和感受往往很難得到父母的重視。從孩子的角度來看,他們是非常希望父母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心聲和苦惱,能耐心聽一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如果父母在這方面能夠滿足孩子的內(nèi)心需求和感受,孩子就更愿意在父母面前展現(xiàn)自己的內(nèi)心世界。
3、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孩子的進步。孩子的進步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,很多進步都是細微和不起眼的,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了。父母對孩子進步的忽略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前進的動力。
但我們只要有心,都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點滴的進步,對于孩子任何的進步,我們都應該用賞識的目光來看待,目的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,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重視之時,他們在內(nèi)心深處就會更加親近父母。
4、要多傾聽,多鼓勵。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時候,要學會多傾聽,多鼓勵。但是看似很簡單的事情,很多家長卻做不到。當孩子和自己說話的時候,家長總是想打斷孩子,根本都不讓孩子把話說完就下結(jié)論。有時候家長和孩子說的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,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打開心門,把事情主動和自己分享,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,多傾聽,多鼓勵。
孩子為什么不再向父母傾訴
1、表達不受重視和尊重。親子溝通類型會影響親子溝通效果,良好的溝通需要建立在彼此之間基本的信任感之上。如果孩子向父母傾訴時,得到的多是消極反饋,如敷衍、嘲諷、指責甚至打罵等,那么孩子會想,“父母會罵我,我害怕”“告訴父母,他們只會覺得是我的問題”“他們不會理解我的”。
當孩子對父母信任感缺失,即不再信任父母或者認為父母不會信任自己時,就會轉(zhuǎn)而向同學、朋友、網(wǎng)友等分享自己的生活。
2、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心理狀態(tài)。從心理發(fā)展的角度來看,如果孩子正處于青春期,他們會迫切地希望父母把自己當成大人,讓自己做決定,擺脫小時候受到的束縛,這時孩子有了較強的自尊心以及隱私感,不愿意事事都讓父母知道。
如果父母沒能及時地從保護和控制中轉(zhuǎn)變過來,加上孩子也沒有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,就會造成青春期親子溝通的困難。孩子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,很多話題不想和父母聊。
3、孩子受到脅迫,如孩子遭受欺負,被社會不良人員脅迫等情況時,擔心自己如實相告父母,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好的影響。
家長的哪幾種行為會讓孩子不愿意交流
1、否定。父母經(jīng)常指責和否定孩子,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力不足,不管怎么做都會被父母批評,從而產(chǎn)生極大的挫敗感,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。為避免被父母斥責或嚴厲打擊,孩子就會盡量選擇閉口不言。
2、漠視。孩子在獲得榮譽和獎勵時,一般會第一時間告訴自己的父母,如果此時父母沒有第一時間給予回應,同時表現(xiàn)出對孩子的好消息不在意、無所謂的態(tài)度,就會使孩子心情低落,從此失去與父母分享快樂的勇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