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種對付調皮孩子絕招
現(xiàn)在的家長,普遍都有一個共識,孩子越來越難管了,而且對于家長的教育軟硬不吃。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,孩子調皮是成長發(fā)育的正常特點,面對孩子太調皮,家長不能一味約束孩子,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,多夸贊孩子,讓孩子的一句句“彩虹屁”中,學會遵守規(guī)則。
八種對付調皮孩子絕招
1、父母要肯定他們的優(yōu)點,要經(jīng)常說出他們的長處,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優(yōu)點和長處。
2、調皮的孩子容易開心,父母平時要多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意,用語言或者眼神、擁抱等。
3、多監(jiān)督他們,對這類孩子要求不能太嚴格,但要監(jiān)督好他們,這類孩子的玩心大,做事情也很難堅持,所以要經(jīng)常提醒他們。
4、建立規(guī)則和界限,明確告訴孩子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為,什么是不可以的,并設定相應的后果。
5、積極引導,鼓勵孩子用積極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,例如通過繪畫、寫作或運動等方式。
6、培養(yǎng)興趣愛好,幫助孩子發(fā)現(xiàn)和培養(yǎng)興趣愛好,讓他們能夠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,減少調皮行為的發(fā)生。
7、走進孩子內心,解決問題,要從根源上找方法,一味打壓表面上風平浪靜,其實根本不能杜絕問題的再次發(fā)生。要想改正孩子的錯誤,要走進孩子的內心,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。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,做到多溝通,才能實現(xiàn)愉快教育。
8、多鼓勵、少指責,對待孩子,應多鼓勵、少指責,把“你能不能不這樣”換成“我希望你能這樣做”,選擇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,平時要善于觀察孩子的閃光點,多表揚鼓勵孩子,使孩子更加自信,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。
現(xiàn)在的孩子為什么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
1、孩子的自我意識越發(fā)顯現(xiàn),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越發(fā)的凸顯出來的時候,對于想法的表達會更加的渴望。孩子希望自己的想法可以被尊重。當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不高時,孩子的這種訴求就會越發(fā)的明顯。未來表現(xiàn)自己的與眾不同,孩子常常會反對父母的教導。
2、父母的批評教育激發(fā)孩子的逆反心理,當父母過分的采用批評教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,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產(chǎn)生逆反心理。批評教育的方式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,孩子希望以逆反的行為表現(xiàn)來掩飾內心的自卑感。這使得孩子的行為表達容易出現(xiàn)偏差。
3、父母無視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智能特點,一味要求孩子追高,如考試要第一,處處不能落后與人,結果,孩子無數(shù)次的努力換來無數(shù)次失敗的體驗,最后喪失了自信心,變得消極、自卑,養(yǎng)成家長要求什么,馬上就放棄不良習慣。
4、父母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內心需求,往往采取不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“早教”、“強教”,讓孩子望而生畏。如成龍教子,看到朗朗就要房祖名彈琴,結果孩子偏偏去唱歌;看到周杰倫就要房祖名唱歌,結果孩子偏偏去跳舞等。
5、家長的過度刺激,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,有些家長可能因為害怕他們會忘記而不斷耳提面命,或者因為沒有耐心而不斷催促,但不論是出于什么原因,這這些不斷重復的話語,非常容易讓孩子產(chǎn)生排斥感,從而做出與命令相違背的行為來。
孩子“軟硬不吃”難教育,這幾種方法讓孩子乖乖聽話
1、從自身做起,為孩子做好榜樣,面對“軟硬不吃”的孩子,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,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,做好榜樣。在孩子任性時,除給孩子更多的愛以外,可以和孩子討論熟知的故事或動畫片里人物是怎樣做的,讓孩子認識和反思自己的行為。
2、換種方法引導孩子,對于孩子“軟硬不吃”家長還可以采用選擇替代法。比如孩子不想洗澡,家長可以先認同,然后讓孩子選擇。
3、理解、寬容的教育態(tài)度配合循循善誘的軟性教育,理解孩子的行為,明白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目的。比如,當孩子搶別人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時,老師或者家長要能夠了解孩子口語表達跟不上手腳動作發(fā)展的特點。
4、尊重孩子的想法,父母不能總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,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。孩子對于很多事情積極思考,父母不妨把主動權還給孩子,站在一旁指導孩子。當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,就不會倔強地對抗父母了,親子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和睦。
5、培養(yǎng)孩子的規(guī)則意識,父母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同時,不能忽略培養(yǎng)孩子的規(guī)則意識。只有這樣,孩子才會注意自己的言行。比如孩子玩玩具可以開發(fā)智力,可是玩玩具也要注意時間,如果孩子因此玩得很晚,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。
6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,面對倔強的孩子,父母不要過于急躁,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,引導孩子改正缺點。如果父母隨意給孩子貼上“倔強”標簽,他們只會更加叛逆不聽話。在教育孩子時,父母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(tài),鼓勵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,當孩子有了進步之后,父母不妨表揚一下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