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學什么樂器對升學有幫助
孩子學習樂器一方面是自身感興趣,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某種目的,比如說升學;有的孩子可能文化課上稍微薄弱,但是卻在樂器上技能很高,這樣也是一種升學的途徑。
孩子學什么樂器對升學有幫助
學鋼琴有助于升學。
因為鋼琴是音樂教育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樂器之一,學習鋼琴可以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(yǎng)、音樂感知和音樂表達能力,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效果。
此外,學習鋼琴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(fā)展,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約束能力,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造力和想象力。
延伸內容:除了鋼琴,其他樂器如小提琴、吉他、豎琴等也對學生的升學有幫助。
最重要的是,學生應該根據(jù)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來選擇樂器,才能更加享受學習樂器的樂趣,并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孩子學什么樂器省錢省力
一、吉他有六根弦,而且是鋼絲弦。尤克里里有4根弦,用的是尼龍弦。這有個好處練起來不傷手,許多人學吉他的時候,剛入門都會左手褪幾層皮,最后還會留下硬繭。女孩子的手可受不了。
二、尤克里里更小一點,方便攜帶。你想想開車出去自駕游,隨身帶著,想彈就彈,想唱就唱。
三、尤克里里的和弦很簡單,只有簡單的幾個和弦。清晰明了,初學者可以快速上手,不必刻意在外面上課,自己上網(wǎng)學習也能掌握。
孩子學什么樂器好
1、孩子喜歡
孩子喜歡是決定一切的首要原則,孩子自己想學什么就讓他學什么,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決定。
大提琴家馬友友最初也并不是要學大提琴,當時他爸爸帶他去樂器店,馬友友選擇了大貝斯——低音提琴,就因為貝斯最大,這就是孩子的想法。爸爸以貝斯太大為理由,勸馬友友先學一個比貝斯小一號的大提琴。馬友友接受了,最后造就了一代偉大的大提琴家。
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,只要是孩子自己選擇的,里面就有一些我們成人無法理解的原因在吸引著他,自主選擇的背后往往鬼使神差地意味著孩子的一些特殊才能。孩子自主選擇的好處——特別的興趣可能暗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。
第二個好處,是從家長的角度看。在學琴的問題上,家長和孩子經常存在著一種博弈的關系。你替孩子選擇樂器,將來他不想學了,他會說:“我媽非得讓我學”。言外之意,你強迫他干的事,他不愛干,干不下去了。
你不能怨他,責任在你。反之,如果學什么樂器,是孩子選擇的,那他將來想打退堂鼓,你馬上就可以說:“當初這可是你自己選擇的,你說過你不會后悔”。建議前期家長要了解各種樂器的基本情況,帶著孩子感受各種樂器。
從教育學的角度,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感覺,尊重孩子選擇的意愿。從興趣與才能關系的角度,我甚至認為,我們應該敬畏孩子喜歡什么的感覺。因為,喜歡的背后,往往暗示著孩子在這方面的潛質與成就前景。
2、家長喜歡
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:你自己喜歡!注意,我用的可是“喜歡”,可不是“想要”,為什么呢?因為喜歡這個詞是感性的態(tài)度?!跋胍?、“應該”是理性的判斷。
為什么家長直覺上的喜歡與偏愛這么重要呢?
因為這件樂器的聲音與這件樂器的音樂影響你的日常情緒,孩子每天都要練琴,你高興,你不高興,你都得聽這樣的聲音。
其實我想告訴大家,孩子特別敏感,他能夠非常本能地感受到家長的情緒和態(tài)度,當你發(fā)自內心地喜歡孩子演奏的聲音時,你就有一種下意識的愉悅情緒,孩子就明白了,我當下的學習活動為我的親人增加了快樂,他的學琴就增加了一分動力。
如果你不喜歡這個樂器,聽到孩子發(fā)出的聲音,你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,你皺了一下眉頭,孩子立刻就感覺到了,你不愉快,他就覺得自己給家人帶來了不愉快,他的學琴動力,就打了折扣。
正由于家長對孩子發(fā)出的聲音的體驗與感受會影響孩子的學琴動力,所以孩子對選擇什么樂器自己沒有主意的時候,家長喜歡不喜歡就是最重要的因素。
3、年齡因素的考慮
我們可以像馬友友的父親一樣,先為孩子選一件適合孩子這個年齡學習的樂器,孩子本人也接受,那我們向他承諾,等他長大以后可以換,到時候他想換,我們就給他換一件,當然了,如果他不想換了,像馬友友那樣,我們就順其自然,讓他繼續(xù)學這件樂器。
4、成本因素
讓孩子學琴,很多家庭都面臨著很大的成本問題,許多家長對這個問題的復雜性,沒有充分準備。
有些樂器比較貴,有些樂器比較便宜,這是當時就看得見的,但是家長往往想不到有些樂器不貴,但學費很貴,有些樂器,一次投資,終生享用。比如鋼琴,一架鋼琴2萬以上很正常,是幾乎可以用一輩子,考上音樂學院,學校還有鋼琴給你用,你到哪去,也不需要自己準備。
小提琴剛開始學的時候,入門級的提琴,一把幾百元,顯得很便宜,可是孩子從小到大,就得換好幾把琴,上一個檔次貴很多倍,而一把專業(yè)級的小提琴,價格就比鋼琴貴多了,萬一孩子將來搞了專業(yè),上音樂學院,那樂器一定要換成專業(yè)級的,而且還得自己掏錢買,當然了,你要真買了一把好琴,也是一筆投資,可以用一輩子。
5、其它的因素
二胡、小提琴這些拉弦樂器,剛上手的時候,音色嘎吱嘎吱響,像噪音,音準也找不著,拉出的旋律都是五音不全,但越學越好聽;古箏,上手特別快,也特別好聽,但是帶著很笨重;鋼琴上手很好聽,入門很容易,但越學越難。這些因素都影響家長的選擇。
6、選擇樂器的“功利”性建議
我想給大家?guī)讉€比較“功利”化的建議。這些功利化的想法不一定很高雅,但是很實用。
第一個建議,我們可以給孩子選擇一個合作可能性大的樂器。比如鋼琴是獨奏樂器,孩子學琴時,絕大多數(shù)都是自己練習,和其他孩子合作的機會不是很多。但孩子如果要是學小提琴,學管樂,各種各樣的民族樂器,他可以參加群體性的合作,樂隊、重奏、小組合,可以以樂會友,給孩子帶來很多單獨學琴沒有的快樂。
第二個建議,我建議家長給孩子選一件便攜的樂器。比如我自己就是彈鋼琴的,到一個地方,開文藝晚會,傻了,我出不了節(jié)目,為什么呢?我只會彈鋼琴,而這個地方沒有鋼琴,旁邊一個人會拉手風琴,一架手風琴把整個晚會的情緒全給帶起來了,這個時候我就覺得很失落。
第三個建議,社會學的判斷。根據(jù)這件樂器的社會性的需要情況,來判斷孩子該不該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