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頭琴屬于什么類樂器
馬頭琴是蒙古族的傳統(tǒng)樂器,具有獨特的演奏技巧和特殊的音色,演奏的樂聲有著深沉寬廣的特點,表現(xiàn)力很強。通常情況下馬頭琴會用于獨奏,也可以作為樂聲的伴奏形式。馬頭琴的樂聲,體現(xiàn)出了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風格和草原上的特點。
馬頭琴屬于什么類樂器
馬頭琴是一種蒙古族的民族樂器。演奏起來聲音獨特,韻律悠揚,與大草原的生活的人們一樣表現(xiàn)著對自然的愛,和感情的綿長。
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樂器,馬頭琴是屬于二弦樂器。馬頭琴,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,也有個別的馬頭琴是龍頭的。
《清史稿》載:“胡琴,刳桐為質(zhì),二弦,龍首,方柄。槽橢而下銳,冒以革,槽外設木如簪頭似扣弦,龍首下為山口,鑿空納弦,綰以兩軸,左右各一,以木系馬尾八十一莖扎之?!笨芍?,馬頭琴原來也有龍首。
馬頭琴是蒙古族喜愛的樂器,一般蒙古族歌曲中都能聽到它悠揚委婉的聲音。
馬頭琴獨特的造型
1.傳統(tǒng)造型
傳統(tǒng)的馬頭琴,多為馬頭琴手就地取材、自制自用,故用料和規(guī)格尺寸很不一致。通常分為大、小兩種,分別適用于室外或室內(nèi)演奏。
大者,琴體全長100厘米~120厘米,琴箱長26厘米-30厘米、下寬22厘米-28厘米,宜室外演奏使用;小者,琴體全長70厘米左右,琴箱長20厘米、下寬18厘米左右,宜室內(nèi)演奏使用。
2.現(xiàn)代造型
馬頭琴由共鳴箱、琴頭、琴桿、弦軸、琴馬、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組成,共鳴箱呈正梯形,也有極個別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,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、榆木、花梨木、紅木或桑木等硬雜木制成。
上下兩框板的中央開有裝入琴桿的通孔,左右側(cè)板上分別開有出音孔,琴箱正背兩面蒙以馬皮、牛皮或羊皮,皮面上彩繪民族圖案為飾,也有正面蒙皮、背面蒙以薄木板的。
琴頭、琴桿多用一整塊色木、花梨木、紅木或松木制作。琴頭呈方柱形,頂端向前彎曲,造型為雕刻精細的馬頭,既有奔馬的馬頭,也有立馬的馬頭,有的是在琴桿上端直接雕出,也有的是雕好以后粘上去的。弦槽后開,多有槽蓋,兩側(cè)橫置兩個弦軸(左右各一)。
弦軸又稱把子,采用黃楊木或琴桿木料制作,軸桿為圓錐體,軸柄呈圓錐形、八方形、瓜棱形或扁耳形,圓錐形軸柄外表刻有直條瓣紋,便于擰轉(zhuǎn),有的軸頂為圓球形。琴桿為半圓形柱狀體,前平后圓,正面為按弦指板,上端設有山口,下端裝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。
皮面中央置木制橋形琴碼,張兩條馬尾弦,兩弦分別用140根(里弦)和160根(外弦)左右長馬尾合成,兩端用細絲弦結(jié)住,上端纏于弦軸,下端系于琴底的尾柱上。琴弓用藤條或木料制作弓桿,兩端拴以馬尾為弓毛。
馬頭琴如何定弦
馬頭琴定弦的方法如下:
馬頭琴外弦定音為小字組g,內(nèi)弦定音為小字一組c1(也就是中央C),它的外弦為低音,內(nèi)弦為高音。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,有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和梯形的琴身,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。
馬頭琴有內(nèi)外兩根弦,它的內(nèi)弦為高音,外弦為低音,內(nèi)弦定弦為小字一組c1(也就是中央C),外弦定弦為小字組g。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。
馬頭琴定弦標準調(diào)
馬頭琴兩根弦,左手側(cè)的琴弦即外弦,為中央g調(diào);右手側(cè)的琴弦即內(nèi)弦,為中央c調(diào)。上面有兩個軸,左邊的軸往后擰,右邊的往前擰。聽音調(diào)弦,能夠用耳朵聽,辨認音色進行調(diào)弦會使演奏更加精妙,不同的木材,弦,空間,發(fā)聲點等等不一樣都會讓音色有很大變化。
馬頭琴定弦口訣
馬頭琴并不是按弦,而是用手指頂弦,首先左手的虎口自然張開,拇指則微扶琴桿,在低把位上,使用食指、中指的指甲根部頂弦,無名指、小指則采用指尖頂弦,小指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,它通常是從外弦下面伸進去頂里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