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和王勃是一個時代的嗎
李白和王勃都是我國唐朝時期著名詩人,王勃生活于初唐時期,是初唐四杰之一,李白生活于盛唐時期,被認為是唐詩的最高峰。李白和王勃都創(chuàng)作了眾多流傳古今的詩文,如李白的《蜀道難》,王勃的《滕王閣序》。
李白和王勃是一個時代的嗎
李白和王勃是同一個時代,那就是——唐代。
但是唐代又分為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四個時期,而每一個時期又有不同的皇帝,不同的政治、社會格局。
唐詩是一部唐代歷史的形象再現(xiàn),透過這些詩人的筆墨,我們也可以體會到不同時期的社會、政治風貌。
按出生先后順序排列為:
王勃(650-676年)
李白(701-762年)
王勃和李白誰更有才華
李白。
1.論名氣,王勃是“”初唐四杰”之一,李白是盛唐“詩仙”;
2.論作品,王勃代表作《滕王閣序》才華橫溢青史留名,李白代表作《將進酒》氣勢磅礴古今獨步;
3.論通俗,李白超越歷史,婦孺皆知,凡有華人處,幾人不知“詩仙太白”,幾人不知“床前明月光”,幾人不知“李白斗酒詩百篇”,不知者,非華人也,至少不夠格——反觀王勃,就沒有這樣的影響力了;
4.論歷史地位,雖然二人都為中國文化留下了寶貴遺產,但李白早已破圈,不僅是精神圖騰,也是“性格巨星”,論瀟灑,論浪漫,論飄逸,千年以來,也僅有東坡可以望其項背。
綜上,李白更有才。
王勃的滕王閣序有多厲害
《滕王閣序》的文學成就當然是極高的。詞藻華麗,寫景與抒情有機結合,讀之既能感受景物之美,又能體會情感之真。
我也是非常喜歡的,百讀不厭。
有朋友把《滕王閣序》推為古文第一。又有人說不及范仲淹的《岳陽樓記》,于是,引起了一些爭論。
我覺得,每個人說的可能都有自己的道理。
評價一個文學作品,最基本的標準還是思想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。個人覺的在藝術性上,《滕王閣序》稍勝一籌。而在思想性上,《岳陽樓記》應出一頭地。所站的角度不同,評價的標準不同,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。所以,有種說法“文無第一,武無第二”。
評論文章,正如評論美女,你覺的美的,別人未必覺的美,但你也不必因為別人的意見而改變自己的喜好,所謂春蘭秋菊,各擅勝場,還是各美其美好了。
駢體文在兩晉到南北朝時期是很興盛的,出了許多大家,比如江淹,徐陵等,有名的文章比如《別賦》《恨賦》等等,寫的都很有感染力。
初唐時期,駢文發(fā)展到高峰時期。
初唐四杰都是駢文高手,王勃有《滕王閣序》,駱賓王有《討武曌檄》。
都是寫的非常漂亮的。
事物發(fā)展的一般規(guī)律,到達高峰之后,便慢漫的衰落了。
中唐之后,駢文便走向沒落了。
它的沒落與他自身的缺點有關。也就是它的形式之美相關聯(lián)。
駢體,就是在形式上大量使用對仗,所謂駢四儷六。主要是四字對與六字對交互使用。造成一種華麗唯美的形式。
駢文寫的好的,大多出于天才,非力學可致。
這種形式形成之后,對文章的表情達意,起到了嚴重的束縛作用。
所以,中唐之后,韓愈柳宗元等提倡古文運動,反對六朝駢麗的文風(六朝指晉到隋之間六個朝代)。
古文運動之后,古文進入了一個有話好好說的階段。
這一新的標準持續(xù)到清末時代。
古文革新之后,駢文只是不被提倡,不是主流了,但它依然存在。
最常用于寫悼詞的時候。
這也很好理解。
寫悼詞一般隱惡揚善,若無太多可說之處,便用華麗的詞藻寫點廢話。
反正大多沒讀過書的人也聽不懂。
《紅樓夢》中,賈寶玉為晴雯寫的《芙蓉女兒誄》,就是一篇非常漂亮的駢文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,里邊的好多句子寫悼詞的可通用。
上邊說的是形式的問題,駢文寫的好,就好像戴著鐐銬跳舞一樣。
沒有天才,很難寫出新意,王勃無疑是天才中的佼佼者。
文章寫出來是給人們看的,人們看過之后,會受到文章的感染。
有的文章讀了讓人精神振奮,有的讓人情緒低落。
這就是所謂的思想性。和《岳陽樓記》比較起來,《滕王閣序》就要復雜一些。其中雖然有“不墜青云之志”“寧移白首之心?”這樣豪邁的句子,但其中更多的還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憂傷之意更濃一些。
關山難越,誰悲失路之人;溝水相逢,盡是他鄉(xiāng)之客。
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等等,雖極力掩飾,卻還是透露出人生失意的傷感。
王勃說,誰悲失路之人?其中的路,難道僅僅是地上的路嗎?
顯然不是,他去越南看望自己的父親,他的父親不就是因為受他的連累,才被貶到越南去做官的嗎?我們常說,懷才不遇。
王勃似乎也是典型人物??墒牵醪牟?,僅僅是文學之才,而非經世濟民之才。
初唐名相房玄齡是王勃爺爺王通的學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