蠻族中誰第一次擒住孟獲獻給諸葛亮
《三國演義》中,七擒孟獲是諸葛亮的著名事跡,當時諸葛亮為了穩(wěn)定西南邊疆,多次出兵剿滅叛亂勢力,其中孟獲就是其中一個叛亂勢力的首領(lǐng),諸葛亮七擒孟獲,充分展現(xiàn)了他的智謀超群和善于用計。
蠻族中誰第一次擒住孟獲獻給諸葛亮
是魏延,魏延也是諸葛亮手下的一員大將,當時諸葛亮委派五虎將之一黃忠率兵追擊孟獲,因此黃忠和魏延兵分兩路追擊孟獲。
當魏延一路追至到一處懸崖峭壁時,孟獲無路可逃,因此被擒,但孟獲不服,因此諸葛亮放了他,擒了七次放六次,最后孟獲不得不歸降,因此歷史上有了七擒七縱的故事。
諸葛亮四擒孟獲后誰勸諸葛亮回國
劉禪。
三國時期,蜀軍在諸葛亮的帶領(lǐng)下四次北伐魏國,蜀國都護李嚴因聽信柏靈筠的進言,把諸葛亮北伐大軍的糧草遲遲不發(fā),嚴重延誤了軍機,諸葛亮便把李嚴的親信打了80軍棍,并警告李嚴若按軍法處置便是死罪。
于是李嚴深夜召見內(nèi)官中貴人與養(yǎng)女輕宵,告知他們諸葛亮欲判自己死罪的消息。三人是一條船上的螞蚱,于是中貴人想出了一個計策!
蜀國皇宮,劉禪最寵幸的輕宵哭得梨花帶淚,聲淚俱下的為自己的養(yǎng)父李都護求情,當然劉禪是很信任他的相父諸葛亮的,甚至相父想要什么劉禪都愿意,但中貴人趁機進讒言,說諸葛亮手握重兵卻遲遲不發(fā),原因很明顯。劉禪不愿相信,可一時間難以冷靜。
中貴人再進讒言,說還有一計能試探出諸葛亮是否衷心,便是劉禪下旨令諸葛亮班師回朝,如若諸葛亮想自立為王,便不會回來,若不回便是有二心。
等諸葛亮回朝,就去了他的兵權(quán),給都護李嚴!劉禪被女色奸佞所惑,果然下了一道圣旨給諸葛亮,諸葛亮收到圣旨,不解朝中是出了什么事情急著讓他班師回朝?難道是有人欺負劉禪?
前來傳旨的郭侍中說陛下是被女色奸佞所惑,姜維說此時我們蜀軍占盡先機,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,大可等大獲全勝之時在班師回朝。
諸葛亮是賢者,他猶豫,若再失了此次機會,以后北伐克復中原怕是無望了,若是抗旨不遵,那便是欺君,辜負先帝所托。此時蜀國的朝堂李嚴諸葛亮不和,諸葛亮過于衷心,劉禪昏懦無能,貪戀女色,親近佞臣,諸葛亮是個圣賢之人,絕對不會抗旨不遵,所以蜀軍離退兵不遠了。
郭淮問司馬懿如若諸葛亮不退軍怎么辦?而司馬懿對于這次豪賭,頗具信心。果然諸葛亮如司馬懿所想班師回朝,這次北伐就這樣不了了之。
李嚴作為劉備的托孤重臣之一,能力絕對是不在諸葛亮之下的。但是他為了保住蜀漢的基業(yè),為了蜀漢千千萬萬兵卒的安危,更為了蜀漢后主劉禪的名聲,只好選擇在諸葛亮連戰(zhàn)連勝之際讓他班師回朝。
如果是這樣一位忠臣良相,必然會像諸葛武侯一樣被后世稱頌和敬仰。但是,李嚴卻有一點著實不該做,那就是和諸葛亮爭權(quán)奪利。殊不知“自古伴君如伴虎,世人明白反糊涂,名利場上風浪起,贏到頭來卻是輸”。
諸葛亮七擒孟獲七次簡述
第一次,兩軍對壘,諸葛亮用計把孟獲誘到九曲盤嶺,用陷馬坑將其活捉;
第二次,孟獲在瀘水對岸安營扎寨,準備與諸葛亮打持久戰(zhàn),馬岱奉命奇襲孟獲糧道,孟獲與手下反目,被阿會喃和董荼納繩捆索綁,送于諸葛亮帳下;
第三次,孟獲遣弟弟孟優(yōu)前去給諸葛亮賠罪,想里應(yīng)外合用火攻打敗蜀軍,諸葛亮識破他的詭計,孟優(yōu)被灌醉,孟獲殺入蜀營才知中計,單槍匹馬殺出來到瀘水河邊,馬岱假扮南王洞丁,把孟獲騙至船上,馬岱等把船掀翻,孟獲落入水中被擒;
第四次,孟獲去銀坑山借來兵馬,與諸葛亮再戰(zhàn),諸葛亮假裝撤兵,孟獲殺入大營后,尋找諸葛亮,終于在小樹林發(fā)現(xiàn)諸葛亮和他的四輪車,怒氣沖沖殺過來,要取諸葛亮首級,不料掉入蜀軍事先準備的陷馬坑中被擒;
第五次,孟獲和弟弟孟優(yōu)一起去投奔禿龍洞洞主朵思大王,朵思想憑借啞泉,滅泉,黑泉,軟泉和難以驅(qū)散的瘴氣,使諸葛亮全軍覆沒,不料孟獲哥哥孟節(jié)隱居于此,用安樂泉和薤葉蕓香,為諸葛亮的大軍提供解除四大惡泉的毒性以及瘴氣的方法,助蜀軍來到禿龍洞前。
禿龍洞洞主去請銀冶洞洞主楊鋒來助陣,楊鋒聽取小兒子楊信意見,率三萬洞丁來助陣,借飲酒之機,把孟獲,孟優(yōu),朵思擒住,獻于諸葛亮。事后,諸葛亮把禿龍洞一并封給楊鋒,從機會主義來看,楊鋒吞并好友朵思大王的禿龍洞,獲利最大,抓孟獲動機不純;
第六次,孟獲重回銀坑山,在祝螎夫人的幫助下,重新來戰(zhàn),他派朵思鎮(zhèn)守三江口,諸葛亮密令堆土攻城,三江口不保,朵思被馬岱斬殺。孟獲派帶來洞主去請木鹿大王助陣,被諸葛亮打敗,孟獲與帶來洞主假借投降行刺諸葛亮,諸葛亮識破其詭計,孟獲在諸葛亮大帳中被擒;
第七次,兀突骨欲為師傅木鹿大王報仇,率五千藤甲軍大敗魏延,諸葛亮讓魏延連敗十五陣,把兀突骨藤甲軍誘入盤蛇谷,火燒藤甲軍,大敗兀突骨后,誘使孟獲進兵盤蛇谷,孟獲再次被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