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騫是哪個地方的人
提起外交家,人們都會想起那些舌戰(zhàn)群儒先秦人物,例如張儀和蘇秦,但在今天看來,張儀和蘇秦僅僅算是“內(nèi)交家”,有一位確實是真正的外交家,意志堅定,不忘使命,他讓國人對外界有了更好的認(rèn)識,他是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人。
張騫是哪個地方的人
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是西漢著名外交家、探險家、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鄉(xiāng),張騫墓景區(qū)位于城固縣饒家營村。
張騫墓景區(qū)占地面積約145畝,分為張騫故里展廳、張騫文化林、張騫生平事跡展館、張騫墓區(qū)、張騫事跡剪影展覽、張騫事跡油畫展館六大主題游覽區(qū),景區(qū)內(nèi)林木蔭翳,花草繁茂,殿宇巍峨。張騫墓現(xiàn)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,是紀(jì)念張騫、憑吊張騫的重要遺存,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。
《史記》記載,張騫“為大行而卒,冢在漢中”。漢中市城固縣既是張騫的誕生地,也是其歸葬之地。斗轉(zhuǎn)星移,歷史的洪流從未淹沒閃亮的名字;愛國重義、堅韌不拔、開拓進取的文化基因歷經(jīng)漫長歲月洗禮,正開出鮮亮的花。
張騫的主要成就
1、絲綢之路
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,從隴西出發(fā),西行進入河西走廊,經(jīng)車師,折向西南,進入焉耆,再溯塔里木河西行,過庫車、疏勒等地,進入大宛,再到康居。后人正是沿著張騫的足跡,走出了現(xiàn)在的“絲綢之路”。所以,司馬遷將張騫出使西域的壯舉視為“鑿空”之行,意為“開通大道”。
2、互通西域
張騫西行是歷史上中原王朝派往西域的第一個使團,他們的西域之行,為西漢政府和中國人打開了通向西域和西方世界的窗戶。從此程度而言,張騫的西行,是一次可以媲美1600年后西方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的大發(fā)現(xiàn)。
作為西漢政府開拓西域的先行官,自張騫出使后,西域諸國在使節(jié)到訪后,遣使入漢,質(zhì)子入朝,貢獻寶馬及奇珍異物,貴族子弟入長安學(xué)語言、習(xí)禮儀等,進而與漢修好。在增進互相了解、化解矛盾、改善相互關(guān)系,增進信任,促進經(jīng)濟文化交流,消除匈奴影響等方面,發(fā)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。
張騫的軼事典故
1、張騫尋源
《史記大宛列傳》中記載張騫向皇帝說到“鹽澤潛行地下,其南則河源出焉”,于是唐詩中就把“尋源”或“尋河”作為去西陲的典事使用。
如駱賓王《西行別車臺詳正學(xué)士》中寫道:泄井懷邊將,尋源重漢臣。又如杜甫在《東樓》中寫道:傳聲看驛使,送節(jié)向河源。岑參《磧西頭送李判官》中寫道:尋河愁地盡,過磧覺天低。
2、張騫泛槎
《博物志》中記載??统碎吨撂旌邮拢鱾鞯侥媳背瘯r,又附會出了漢代張騫為了尋找黃河的源頭乘槎逆水而上,不料身到銀河旁、并見到織女、織女還將她用來支撐織布機的石頭送給他的傳說。
南朝梁庾肩吾在《奉使江州舟中七夕》中寫道詩:九江逢七夕,初弦值早秋。天河來映水,織女欲攀舟。漢使俱為客,星槎共逐流。
其子庾信《七夕》詩:星槎通漢使,機石逐仙槎。詩中所言“漢使”,即指漢朝使者。同時期的宗懔在《荊楚歲時記》中寫道:張騫尋河源,得一石,示東方朔,朔曰:“此石是天上織女支機石,何至于此?”之后,張騫泛槎成為典故,在唐詩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,意喻為對遠(yuǎn)國異族文化神秘感覺的體現(xi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