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班學藝的故事
魯班,魯國人,生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。古代有名的發(fā)明家,他發(fā)明的鋸子,刨子,雨傘,墨斗等都非常的實用,在當時流傳很廣,因為這些創(chuàng)造為人們提供了很多的便利,還節(jié)省了很多時間。
魯班學藝的故事
古時候,有個姓魯?shù)哪窘?,手藝高超。魯木匠有三個兒子,他一心想讓兒子們繼承他的事業(yè)。一天,他買了三匹快馬,分給三個兒子,要他們到終南山找一位著名的老木匠學藝。
由于三兒子還小,就先暫時留在身邊。大兒子和二兒子先騎著馬走了,三年后,卻又來那個手部空空地回來了。原來,哥倆在外面混了三年,根本沒到終南山,什么也沒有學到。
魯木匠一氣之下把他倆趕出家門,不再相認。對小兒子魯班說:“孩子,我一生的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!”
小魯班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,他騎上馬,告別了父親。翻過高山,跨過大河,歷經(jīng)千辛萬苦,終于來到了終南山下,見到了老木匠。老木匠問:“一門手藝,有人三個月就學好了,有人三年才學好,這是為什么?”
魯班答道:“三個月學到的只是皮毛,三年才能學到真本事?!崩夏窘滁c點頭,拿出一把崩了口的斧頭和兩只又禿又彎的鑿子,讓魯班磨。魯班什么也沒說,耐心細致地將他們磨好。老木匠高興地說:“孩子,你不怕困難,有心靈手巧,我愿意把全部手藝都傳給你!”
就這樣,魯班跟著老木匠學藝,常常天不亮就起床,很晚才睡覺。他如此辛勤地學習,以至于常常是眼兒熬紅,腰兒發(fā)酸,手兒磨破。可是一份辛苦一份收獲,幾年下來,魯班慢慢學會了老木匠的所有手藝。
魯班學藝出師后,手藝更加精湛,后人都尊稱他為“木匠祖師”。
魯班是什么時期的人
春秋時期魯國人。
魯班(公元前507年--公元前444年),春秋時期魯國人(今山東滕州人),姬姓,公輸氏,字依智 ,名班,人稱公輸盤、公輸般、班輸,尊稱公輸子,又稱魯盤或者魯般,慣稱"魯班" ,著名工匠家,被后世尊稱為中國工匠師祖。
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(jīng)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。
魯班都發(fā)明了什么
1.鋸子
關(guān)于鋸子的發(fā)明還有一段故事,有一次魯班去山里砍柴,手不小心被野草劃破,魯班非常疑惑,到底是什么草如此鋒利,于是他揪下一片葉子,發(fā)現(xiàn)兩邊長著齒,很可能是這些齒劃傷了他。
魯班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,又在自己手背上劃了一道,結(jié)果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,手背也劃出血了。他于是想到,這種齒狀的工具能否像劃傷手背一樣鋸斷大樹,經(jīng)過反復的試驗,他終于造出了能鋸斷大樹的齒鋸。
2.刨子
班門弄斧的典故足以說明魯班善用斧頭,但是,用斧頭加工過的木材表面并不光滑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。
他最開始的時候試著把斧子做薄,這樣能稍微改善一些木材的光滑度,但是實際效果并不明顯。
經(jīng)過反復嘗試,魯班制造了又小又薄的斧頭,又在上面蓋了鐵片,只露出斧頭的一條窄刃,用窄刃在木材上反復推上十幾次材料就會變得既平整又光滑。后來為方便使用又制作了木座,將窄刃放置其中,最終發(fā)明了現(xiàn)在木匠們都會用到的刨子。
3.墨斗
魯班受母親裁剪衣服時使用的粉袋啟發(fā),發(fā)明了用于彈線的墨斗。但魯班每次彈線時都需要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,很不方便。
魯班的媽媽于是就建議魯班用小鉤子代替自己捏墨線,節(jié)省人工,魯班采納了這個建議,從此便可以一個人獨立完成彈線的工作。為了紀念魯班母親提出的這個精妙建議,那個小鉤子時至今日還被稱為“班母”。
4.雨傘
古時候,一旦人們遇到雨天或者夏日炙熱的艷陽天,就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遮陽、避雨。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,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(jié)自由地外出活動。
見此情況,魯班的妻子照著魯班所建亭子的樣式,制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,而且附帶油紙,發(fā)明了最早的雨傘。魯班的妻子對魯班說:“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。我的傘,能帶它到處走動,并可以在各種季節(jié)里提供保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