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孩子講題他就是不明白怎么辦
孩子的學習是家長關心的大事,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,總有這樣的體會,一道題講了八百遍,孩子還是不會寫,家長氣得火冒三丈,只覺得孩子太笨。其實,這個時候,家長應該反思自己,是否是教育方法不對,或者孩子基礎知識薄弱,找到具體原因,才能對癥下藥。
給孩子講題他就是不明白怎么辦
1.教三遍后就不要教了
一般給孩子講解題目,孩子一遍聽不懂,講第二遍有點眉目,第三遍思路就清晰了。如果三遍下來,孩子還一知半解,那可以先暫停。因為再講下去,大人會有脾氣。在大人的眼里,這么簡單的題,講了那么多遍還不會,實在無法理解。無名火已經上來,所以暫時放放是比較妥當的處理方法。
2.用興趣點切入或聯系生活實際
我給我家孩子輔導時,就發(fā)現孩子不會的題,如果把它轉換為生活題,孩子很快就能理解。也可以把題轉換為孩子感興趣的事物。比如孩子喜歡球,把題目改成跟球相關。孩子更愿意聽,也更專注。
3.大人要明白孩子消化需要時間
孩子中確實有消化能力很好的。他們當場聽懂當場內話。也有部分孩子是似懂非懂,他們需要課后再鞏固。又或者是當天也沒辦法,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。
4.輔導孩子做作業(yè)前先讓孩子復習學過的內容
孩子之所以家庭作業(yè)不會做,很大的原因就是老師上課時候所講的內容聽得一知半解,所以在家庭作業(yè)的練習題中,孩子遇到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都無法獨立完成。在這種情況下,家長陪孩子一起復習老師當天講過的內容,一方面可以鞏固孩子所學的知識,另一方面可以做到“溫故知新”。
5.和孩子一起總結答題的規(guī)律
就拿數學這個科目來說,孩子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由家長輔導,一旦聽懂了家長的解題思路,家長就應該相機和孩子一起總結答題的規(guī)律,力求舉一反三,以后遇到這樣的題目就可以輕松做出來。
孩子學習教不會是什么原因
1.孩子還沒消化吸收所學知識
知識跟吃飯一個道理,消化需要時間,而且有快慢。并不是每個孩子,在聽完課后,就能馬上把課上的知識,內化為自己的加以運用。
2.孩子的興趣點不同
有些孩子對語文感興趣,有些對數學有興趣。同樣是一堂數學課,感興趣的孩子都能聽懂。不感興趣的聽課都不愛聽,更別說能把作業(yè)做成什么樣。在你講題時,自然提不起勁,專心聽講。
3.大人的講解孩子聽不懂
給孩子講題,不是我們以為的會講就行。而是要思考怎樣講,孩子才聽得懂的問題。也不是專業(yè)就會講,要能做到一講孩子就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。
4.家長的輔導方式不對
舉個簡單的例子,比如小學三年級的孩子還沒學會用方程來解決問題,而家長卻在為孩子講解應用題的時候告訴孩子:“這個題目必須用方程來解答,假如把問題中的多少噸設為X,然后……”孩子遇到家長如同天書一般的講解,不一臉懵逼、一頭霧水才怪!
5.孩子的底子薄,學習基礎差
在家長輔導三遍孩子還沒能明白,很有可能孩子就是這種悟性弱、底子薄、基礎差的那種“款式”。
如何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?五個竅門提升孩子邏輯思維
1.讓孩子多實踐
“想知道梨子的味道,就要親口嘗嘗”,父母想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,那么,可以鼓勵孩子從生活實踐中開始。平時,父母可以多為孩子創(chuàng)造一些感受和體驗的環(huán)境條件,讓孩子的知識和經驗都慢慢地積累,這樣,孩子的理解能力,也會隨著經驗的地多,而慢慢地提高了。
2.讓孩子多積累
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父母平時也要注意引導孩子,讓他多積累一些知識和經驗,并想辦法開闊孩子的眼界,以便提高他的理解能力。
3.給孩子提問的機會
我們經常說,愛問問題的孩子比較聰明。理解水平和提問能力有很大的關系。面對一句話,不理解的孩子覺得不理解就過去了,而愛提問的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,這時候我們就要正確地去引導孩子,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同時讓他們的思維再次發(fā)散。
4.耐心寬容多解釋
父母在對孩子介紹新知識的時候,應盡量向孩子解釋明白,讓孩子憑著自己的理解能力慢慢去體會、去接受。當遇到新鮮事物時,也應盡量解釋事物的來龍去脈,盡量把準確的定義告訴他,不要害怕孩子聽不懂,允許孩子犯錯,要鼓勵孩子自己多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