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涅是哪國的詩人
海因里希·海涅(1797年12月13日~1856年2月17日),德國抒情詩人和散文家,被稱為“德國古典文學(xué)的最后一位代表”。
海涅是哪國的詩人
1、德國抒情詩人和散文家、代表作《羅曼采羅》。
2、1795年,拿破侖的軍隊曾開進萊茵河流域,對德國的封建制度進行了一些民主改革。正如恩格斯所指出,拿破侖“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,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。
3、這些改革,使備受歧視的猶太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較全面改善,因此海涅從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國資產(chǎn)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。
4、1821年開始發(fā)表詩作,以4卷《游記》(1826-27,1830-31)和《歌集》(1827)而聞名文壇。1825年為取得德國公民權(quán)而皈依基督教,但因此疏遠了自己的猶太民族。
5、詩人以平常的詞匯,普通的語句構(gòu)造出思想深刻、生動優(yōu)美的詩篇。在德國文學(xué)中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的不乏其人,但像海涅那樣將二者完美地統(tǒng)一起來,而又沒有讓詩歌負擔哲學(xué)的沉重的,卻不多見。
海涅的人物評價
1、詩歌成為海涅的武器,他在作品中對德國進行諷刺、嘲弄和攻擊。然而,掩藏在這痛恨之下的,卻是海涅對德國無法割舍的赤誠的愛。身為猶太人,他從小接受的是德語文化教育,受德國文化熏陶,又用德語寫作。
2、他的性格,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德國塑造的。正是詩人對德國這種愛恨交織的感情,使他在流亡期間感到倍受懲罰:他成了一個無國可歸的人。
3、他將對德國的愛以一種諷刺、仇恨的形式宣泄出來。在出版前言中,海涅寫道:“你們放心吧,我跟你們同樣熱愛祖國。為了這種愛,我在流亡中度過13年的生命,也正是為了這種愛,我又要回到流亡中?!?/p>
4、作為最重要的德語散文家和記者,海涅的文化評論開辟了一種全新的批評風格:不以系統(tǒng)客觀的介紹和評判為主,而以完全主觀的個人印象和感受見長。
5、海涅移居巴黎后,撰寫了大量文章,向德國讀者介紹法國的政治、社會和文化生活。同時,他也應(yīng)法國雜志之邀,撰文向法國讀者介紹德國的文化、文學(xué),其中針對法國女作家德·斯太爾夫人的《德意志論》而寫的《論浪漫派》,尤其能代表海涅的風格。
6、詩人不僅生前四面受敵,身后依然飽受非議。在德國,從19世紀到20世紀,幾次建立海涅塑像的提議都曾引起巨大爭議。然而,海涅似乎早就預(yù)料到這一切,在德語文學(xué)史上極度自信的他說:“我從不在意我作為詩人的聲望,至于人們是贊揚還是抨擊我的詩歌,我都無所謂。
海涅的名言名句
1. 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2. 我不盼望我的墓碑上飾著詩人的桂冠,卻只要戰(zhàn)士、寶劍和盔帽。
3. 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認清,在火爐背后,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詩篇。
4. 聰明人推出新思想,愚昧人將它廣為傳播。
5.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。
6. 哪里燒書,哪里接著就會把人也扔進火堆。
7. 我相信進步。同時我又十分相信,人類具有決定幸福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