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棄疾最簡單的詩
辛棄疾是宋代著名詞人,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,辛棄疾的詞作豪放居多,但是有包含有細膩溫和之作,他有一首很簡單的作品,是很多學生中學時期都學習過的詩詞,十分具有清新的詩作。
辛棄疾最簡單的詩
辛棄疾有一首最簡單明快,清新可人的詩,這首詩的末二句甚至被稱道千年已久,這首詩是辛棄疾曾經(jīng)賦閑在農(nóng)村,寫下的關于鄉(xiāng)村風光的作品。就是這首《清平樂·村居》。
《清平樂·村居》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醉里吳音相媚好,白發(fā)誰家翁媼。
大兒鋤豆溪東,中兒正織雞籠。最喜小兒無賴,溪頭臥剝蓮蓬。
這首小令,短短四十余字,卻將一個農(nóng)村五口之家的生活描繪的活靈活現(xiàn),讓人讀完深深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和樂趣,令人回味無窮。
這首詞在寫景上便很有特色,辛棄疾將茅屋、小溪、青草這種農(nóng)村中最常見的事物,組織在一個畫圖中,但是讀來卻那么清新優(yōu)美,而其中穿插的這一家五口的形象,更是各有特色,充滿了寧靜與祥和,充滿了生機勃勃與樸素美好。
讓讀者讀完之后,便有一種詩情畫意、耳目一新的感覺,可見辛棄疾的概括功力,令人佩服。這首詞,就是單純的美,就是辛棄疾對農(nóng)村生活的熱愛和贊美,就是對美好事物的極端表現(xiàn)。
辛詞的政治激情和慷慨悲涼的格調(diào)
辛棄疾繼承了蘇軾詞的豪放風格,但他的作品有更充實,更深沉的愛國主義內(nèi)容。如《破陣子》(醉里挑燈看劍),有對少年時代火熱抗戰(zhàn)生活的回憶,有老來報國無門的感嘆,悲憤激越,代表了那個時代人民的呼聲。
表現(xiàn)他憂心如焚的激憤感情的作品,在他全部詞作中占有相當分量。如《摸魚兒》(更能消幾番風雨),《水龍吟》(楚天千里清秋),《菩薩蠻》(郁孤臺下清江水),《賀新郎》(綠樹聽鵜鴂)等等。這些詞無不交織著詩人對投降派的譴責和壯志未酬的孤憤?!鞍褏倾^看了,欄桿拍遍,無人會、登臨意?!薄端堃鳌愤@幾句,最典型地描繪了愛國詩人的形象和心境。
南宋人稱辛詞為“大聲鞋,小聲鏗鉤,橫絕六合,掃空萬古”。確乎如此。辛棄疾較之蘇軾更進一步擴大了詞的表現(xiàn)領域,在辛棄疾筆下幾乎沒有不可以寫入詞的,他有些詞散文化的傾向相當突出,這無疑是對詞的進一步解放。
辛詞喜歡用比興和象征的筆法,因而他有些詞含蓄蘊藉,在悱惻婉轉(zhuǎn)之中有很深的寄托。這要數(shù)《青玉案》(東風夜放花千樹)最耐人尋味。辛棄疾還特愛在詞中運用典故,這是曲折地反映詞人政治態(tài)度的一種手法,但有時也表現(xiàn)了文人炫耀學問的習氣。
不過辛棄疾在面對江南風光、農(nóng)村美景之時,他卻全然拋棄這種習氣,而代之以白描的手筆。如“明月別枝驚鵲,清風半夜鳴蟬。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。七八個星天外,兩三點雨山前。舊時茅店社林邊,路轉(zhuǎn)溪橋忽見?!?/p>
辛棄疾為什么改名字
辛棄疾出生在南宋一個官宦世家,父母早亡,祖父辛贊將他撫養(yǎng)長大,原名辛坦夫,字幼安。
南宋是我國歷史上相當軟弱的王朝,在與金國的對抗中一味妥協(xié)退讓,辛棄疾卻是抵抗金國的抗戰(zhàn)派其中為數(shù)不多的一員,1161年,完顏亮率領金國大軍南下進攻南宋,沿途燒殺搶掠,無惡不作,耿京等人組織抗金義軍,中原百姓云起響應。
當時21歲的辛棄疾組織了兩千多名家鄉(xiāng)父老加入抗金義軍,辛棄疾十分驍勇善戰(zhàn),在義軍中擔任掌書記一職,后來義軍內(nèi)部出現(xiàn)了叛徒張國安,將耿京殺害,導致義軍群龍無首,紛紛潰散,辛棄疾率領五十余人前往叛軍所在軍營,一舉擒獲張國安,并將其押送回南宋都城。
在參加抗金戰(zhàn)爭后改名辛棄疾,他是從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名字中得到啟發(fā),希望自己能有個名字可以像霍去病一樣抵御外敵,保家衛(wèi)國,于是更名為辛棄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