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見泰山的上一句
不見泰山是一個四字成語,屬于漢語中的常用詞,其意思簡單來說就是看不到泰山,形容一個人的眼光不行。不見泰山這個成語,出自《鹖冠子·天則》。這個詞在現(xiàn)代常用來形容目光短淺,做事看不到長遠(yuǎn)的人。
不見泰山的上一句
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。
解釋:蔽:遮。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。比喻為局部現(xiàn)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體。
出處:《鹖冠子·天則》:“一葉蔽目,不見太山;兩豆塞耳,不聞雷霆?!?/p>
示例:你們不能~,僅僅因為一些小的失誤就全盤否定我們所取得的成就。
用法:復(fù)句式;作賓語、分句;含貶義
不見泰山的典故寓意
成語“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”原指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。比喻為局部的、暫時的現(xiàn)象所迷惑,看不到事情的全局、主流及本質(zhì)。
典故:
楚國有個書生,由于生活貧窮,很想找到一條發(fā)財?shù)拈T路。
他讀到一本書,書上說:“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,別人就看不見了?!彼乓詾檎?,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。嘿!他終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后面,正準(zhǔn)備捕捉知了呢!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。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,混在地上的落葉里,再也辨認(rèn)不出了。
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,一片一片地試。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,問妻子:“你看得見我嗎?”妻子總是說:“看得見!”后來,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,隨口答了一聲:“看不見!”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,當(dāng)面去取人家的東西,結(jié)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。縣官經(jīng)過審問,忍住笑,說:“你真是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呀!”
不見泰山的近義詞
近義的成語有:一葉障目、一葉迷山、見樹不見林
1.一葉障目
解釋:
障:遮擋。被一片樹葉遮擋住了眼睛,連前面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見。比喻目光短淺,為局部的或表面的、暫時的現(xiàn)象所迷惑,看不見事物的全貌或本質(zhì)。
出處:
《鹖冠子·天則》:夫耳之主聽,目之主明。一葉蔽目,不見泰山;兩豆塞耳,不聞雷霆。
例句:
你可不能一葉障目,不能僅僅因為一些小的失誤就全盤否定人家所取得的成就。
2.一葉迷山
解釋:
迷:分辨不清。比喻被局部、表面的現(xiàn)象所蒙蔽,看不到事情的全局或本質(zhì)。
出處:
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五回:世上這般雙瞳如豆、一葉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人,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?
3.見樹不見林
解釋:
只看見眼前的樹木,卻看不到背后的森林。比喻只看到局部,看不到整體或全部。
出處:
《鹖冠子·天則》:一葉蔽目,不見泰山;兩豆塞耳,不聞雷霆。
例句:
她總是見樹不見林,無法全面地看待事情。